5,消防設施5,0.1 本條對農村消防站 點的設置范圍作了原則性的規(guī)定,5,0,2 消防站的建設可按有關消防站建設標準確定建設用地面積、設置站房,配備消防車輛。消防器材、消防通信等設施、5,0,3.本條規(guī)定了消防點設置的最低標準,配置小型消防車,手抬機動消防泵及其他滅火器具與破拆工具等設備既經濟又便于操作、在初期火災撲救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值得在我國農村地區(qū)大力推廣 由于我國農村的消防給水普遍不足、因此,在農村的消防站。點根據實際需要配置一定數量的滅火器、當居民區(qū)或其他場所發(fā)生火災時,由消防車或其他車輛運送到火災現場 進行火災撲救工作還是必要的 5,0 4,農村應提倡充分利用已有的農機設備.進行必要的改造,實現一機多能 用于滅火救援,5.0,5 本條規(guī)定了農村消防水源的種類,水是有效 實用,廉價的主要滅火劑 在我國.有些地區(qū)天然水源十分豐富、有的地區(qū)常年干旱 水資源十分缺乏.因此、消防水源的選擇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5、0 6 對具備給水管網條件的農村、應設室外消防給水管網,不具備給水管網條件時可利用天然水源作為消防水源,給水管網或天然水源不能滿足消防用水時,應設置消防水池作為消防水源,消防給水與生產,生活給水合用管網時、當生產。生活用水達到最大秒流量時。應仍能供應全部消防用水量.5.0、7、本條規(guī)定了室外消防給水管網和室外消火栓的設置要求,農村室外消防給水宜采用高壓或臨時高壓給水系統(tǒng).有條件利用地勢建高位消防水池的??衫米匀桓卟钚纬筛邏航o水系統(tǒng)、對設有消防站。點、或在消防站,點。保護范圍內的農村的消防給水系統(tǒng)可采用低壓給水系統(tǒng),其壓力應滿足給消防車加水的壓力要求 即不應低于0。1MPa,對三,四級耐火等級建筑密集或消防車無法到達的農村、室外消火栓的主要功能是用來撲救初期火災。可直接由消火栓接上水帶水槍滅火,室外消火栓起室內消火栓作用,間距不宜大于60m.消防水鶴是一種快速加水的消防產品。能為撲救火災及時提供水源。消防水鶴能在各種氣候條件下,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區(qū)。有效地給消防車供水,消火栓沿道路布置,目的是使消防隊在救火時使用方便,十字路口設置消火栓效果更好.農村建筑一般層數不高,火災跌落物不多,消防車可以靠近著火建筑進行滅火和救援、但與建筑的距離不應小于2m、5,0 8。規(guī)定了天然消防水源的設置要求 消防用水一旦被可燃液體污染、非但不能滅火。反而會火上澆油,因此 無論從環(huán)境保護出發(fā),還是從滅火需要出發(fā) 防止消防水源被可燃液體污染都是十分必要的.5、0、9.本條規(guī)定了消防水池的設置要求。1,消防水池的容量應按火災延續(xù)時間和消防用水量計算確定,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為主的農村民用建筑的火災延續(xù)時間按2h計算,消防用水量按撲救初期火災滿足1臺機動消防泵同時出兩支水槍10L。s 每只水槍按5L s,來計算.消防水池容量不宜小于72m3、考慮一定的余量取100m3、對耐火等級較低的建筑密集區(qū).取200m3。2,消防用水與生產.生活用水合并時,為防止消防用水被生產,生活用水所占用,因此要求有可靠的技術措施。例如生產.生活用水的出水管設在消防用水之上,保證消防用水不被它用、3。消防水池宜利用地形盡可能建在高處 以便利用高差,形成常高壓供水、供消防車或機動消防水泵取水的消防水池,取水口不宜少于2處.取水高度不應超過6m。4、消防水池供消防車用水時。保護半徑不宜大于150m,5.設2個以上消防水池時 宜分散布置,以利快速撲救火災。6 在寒冷地區(qū)消防水池應有防凍設施 保證消防車.消防水泵和火場用水的安全、5,0,10、在水資源匱乏地區(qū)應設置天然降水的收集儲存設施。如居民在居住建筑院落內設置的蓄水設施 它不僅可以作為居民的生活用水、還可以作為滅火時的消防水源,5.0,11.在配置農村消防設施時應充分考慮消防供水的方式,如沒有消防給水管網的村莊配置消防車。手抬機動泵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就比較強.設置了消防給水管網的應配置消防水帶,水槍等、5.0,12,雖然農村建筑耐火等級低,但一般建筑的規(guī)模都不大,火災延續(xù)時間按2.0h計算,考慮一定的余量,規(guī)定機動消防泵儲存油品總用量最少應滿足所有機動消防泵3、0h的使用量,5,0 13,本條規(guī)定了農村火災報警電話的設置要求,近年來我國農村通信發(fā)展很快。有線電話和移動電話的普及率日益提高,盡管如此,在村莊集中居住區(qū)和工業(yè)區(qū)合理規(guī)劃設置一定數量的電話對方便群眾報警仍然是必要的 5,0,14 農村應根據當地的火災危險性,經濟現狀等因素,配置相應的滅火,逃生,救援器材.5 0,15、根據消防法的規(guī)定。農村應完善公共消防設施和消防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