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4,2.1、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應對各站址的穩(wěn)定性作出最終評價,對站址的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地基類型作出評價、預測工程建設可能引起的環(huán)境地質問題。推薦工程地質條件較優(yōu)的站址,并確保后階段勘察不致得出相反的結論,4,2。2。除搜集本規(guī)范第4。1.2條所列資料外。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尚應搜集下列資料,1,工程擬建規(guī)模.機組容量??傮w規(guī)劃設想等設計資料 2??尚行匝芯侩A段巖土工程勘察任務書 3,標示有站址輪廓范圍的站區(qū)總平面規(guī)劃布置,取水及冷卻系統(tǒng)規(guī)劃。地熱開采和回灌系統(tǒng)規(guī)劃等圖紙文件,4、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壓覆礦產調查等資料、4、2 3,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應包括下列主要任務,1、分析區(qū)域地質構造、分析利用地震安全性評價資料.評價站址及其附近活動斷裂對工程建設的影響、對站址區(qū)構造穩(wěn)定性作出最終評價、2、查明站址及周圍的不良地質作用。分析其危害程度和發(fā)展趨勢、對場地穩(wěn)定性作出最終評價,并提出防治的初步方案、3、初步查明站址內地層成因,時代、巖性分布及各主要巖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以及站址內地質構造,地下水埋藏條件,水土腐蝕性,4。分析,預測由于地熱開采?;毓嗉肮こ探ㄔO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沼澤化、鹽漬化,凍融 工程滑坡及其他環(huán)境地質問題,5,調查站址壓礦及采礦情況 分析其對工程建設的影響 6、提供站址區(qū)的地震動參數,確定建筑場地類別,劃分對建筑抗震危險,不利,有利及一般地段 并評價地震作用下發(fā)生滑坡.崩塌或塌陷的可能性、7.當地震基本烈度大于或等于。度時。應對場地飽和砂土和飽和粉土進行地震液化判別、8,分析可能采用的地基類型并提出建議。當需要時宜對地基處理或樁基方案進行論證。4。2、4 對山區(qū).丘陵區(qū)站址勘察.應充分利用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手段。對于復雜場地宜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對中等復雜場地可根據需要進行工程地質測繪或調查。對簡單場地可進行工程地質調查,工程地質測繪范圍應包括站址及其周邊地區(qū).測繪地形圖比例尺宜為1、1000、1,5000、4、2。5,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的站區(qū)勘探工作、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勘探點可按網格狀并兼顧總平面圖布置、勘探網范圍宜超出擬建站區(qū)輪廓一定范圍。2。山區(qū)站址每個地貌單元均應布置勘探點,并應在地貌單元交接部位 覆蓋層厚度變化較大的地段適當加密勘探點,3.勘探點間距和數量應按場地的復雜程度確定.復雜場地勘探點間距可為100。150m,每站址勘探點數量不宜小于9個.中等復雜場地和簡單場地勘探點間距可為150。300m,每站址勘探點數量不宜小于6個.4 第四系地層控制性勘探點深度宜為20,30m.一般性勘探點宜為15 20m,軟土場地、尚應按規(guī)定加大勘探點深度,當預定勘探深度內遇見基巖時,可適當調整終孔深度,但控制性勘探點應進入中等 微風化基巖3。5m,一般性勘探點應進入基巖.5,當基巖裸露或淺埋時、宜布置部分探井或探槽 4 2 6 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應采取有代表性的不擾動土。地下水試樣進行室內物理力學性質,地下水水質分析試驗,每一主要土層的試樣不宜少于6件.4 2.7.可行性研究階段對取水建筑物.地熱井口和回灌場地地段的勘察、應以工程地質測繪或調查為主,必要時可布置一定數量的勘探工作。4 2.8,地熱電站與活動斷裂的安全距離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1節(jié)的規(guī)定、4.2、9,當天然地基方案難以成立時,應對地基處理方法和樁基選型進行分析論證.并應推薦地基處理方法或樁基礎方案.4、2,10,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應按本規(guī)范第4、1 5條的規(guī)定進行站址比選,并應推薦工程地質條件較優(yōu)的建設站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