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架空桿路6,1.立、桿6,1,1,立桿桿位 規(guī)格程式和桿距應符合設計要求、一般情況下、市區(qū)桿距為35m,45m,郊外桿距為50m,55m、6,4。拉、線6.4,1.在桿路中、下列電桿應安裝拉線來增加桿路建筑強度,角桿,終端桿,分線桿 長桿檔兩側的電桿.跨越鐵路及高等級公路兩側的電桿.坡度變更大于20、的吊,頂。桿檔,抗風桿及防凌桿.桿高大于12m的電桿,其他桿位不夠穩(wěn)固的電桿.6.4,6。在人行道上應盡量避免使用拉線。當拉線及拉線地錨不可避免要安裝在人行道或人車經(jīng)常通行的地點時、應設置拉線告警標志。以保障桿路以及行人或車輛的安全。本條為強制性條文。在工程中應嚴格執(zhí)行.6、4.9.拉線規(guī)格.程式,1.拉線的規(guī)格。程式由角桿的角深決定.角深的概念.架空線路轉角點的電桿稱為.角桿.線路轉角的角度在實際測量,一般采用標桿法測量,時一般不便于測量,而用角深來表示轉角的大小。角深的定義如圖1 圖1、角深的定義 角桿的角深與線路轉角的關系如下式6,式中、D,角桿的角深.m L.桿距 m,θ 線路轉角,180.θ 轉角的內角、本規(guī)范定義的角深及轉角是以標準桿距為50m而定義的。工程實際中確定角桿拉線制作級別時應依據(jù)本規(guī)范第6,4、9條第1款要求制作。表7給出了標準桿距為50m時角深與轉角、內角度數(shù)關系對照表。表7 角深與轉角。內角關系對照,標準桿距為50m 8、桿路的抗風拉線及防凌拉線的隔裝應符合表8的規(guī)定.表8 抗風桿及防凌桿隔裝數(shù)6、7.架空吊線6。7 15 一般情況下常用桿距為50m,不同鋼絞線在各種負荷區(qū)適宜的桿距見表9 當桿距超過表中的范圍時,宜采用正副吊線跨越裝置 表9,吊線規(guī)格選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