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桿塔荷載及材料10 1 桿塔荷載10 1 1,荷載分類宜符合下列要求、1,永久荷載應包括導線及地線、絕緣子及其附件。桿塔結構構件、桿塔上各種固定設備、基礎以及土體等的重力荷載,土壓力及預應力等荷載、2.可變荷載應包括風和冰.雪,荷載,導線,地線及拉線的張力 安裝檢修的各種附加荷載,結構變形引起的次生荷載以及各種振動動力荷載,10 1 2 桿塔的作用荷載宜分解為橫向荷載.縱向荷載和垂直荷載,10.1。3、各類桿塔均應計算線路正常運行情況。斷線,含縱向不平衡張力、情況.不均勻覆冰情況和安裝情況下的荷載組合、必要時尚應驗算地震等稀有情況.10 1,4。各類桿塔的正常運行情況,應計算下列荷載組合.1、基本風速.無冰.未斷線.包括最小垂直荷載和最大橫向荷載組合。2、設計覆冰,相應風速及氣溫,未斷線、3 最低氣溫,無冰 無風,未斷線。適用于終端和轉角桿塔。10 1,5 懸垂型桿塔。不含大跨越懸垂型桿塔。的斷線,含縱向不平衡張力 情況 應按,5.有冰,無風的氣象條件計算下列荷載組合、1,任意一極導線有縱向不平衡張力,地線未斷、2 斷任意一根地線、導線無縱向不平衡張力,10。1、6.耐張型桿塔的斷線,含縱向不平衡張力,情況應按、5 有冰、無風的氣象條件。并應按同一檔內.斷任意一根地線 任意一極導線有縱向不平衡張力進行荷載計算、10。1、7,10mm及以下冰區(qū)導線,地線最小斷線張力.含縱向不平衡張力 的取值應符合表10,1,7規(guī)定的導。地線最大使用張力的百分數.垂直冰荷載應取100 設計覆冰荷載.表10,1 7,10mm及以下冰區(qū)導線 地線最小斷線張力。含縱向不平衡張力,10,1 8.10mm冰區(qū)不均勻覆冰的導、地線最小不平衡張力取值應符合表10、1.8的規(guī)定、無冰區(qū)段和5mm冰區(qū)段可不計算由不均勻覆冰情況引起的不平衡張力.垂直冰荷載宜取75、設計覆冰荷載。同時應按,5,10m、s風速的氣象條件計算,表10,1。8,不均勻覆冰的導,地線最小不平衡張力。10.1,9 各類桿塔均應計算所有導.地線同時同向有不均勻覆冰的不平衡張力、10、1、10、各類桿塔在斷線情況下的斷線張力 含縱向不平衡張力 以及不均勻覆冰情況下的不平衡張力均應按靜態(tài)荷載計算,10.1 11.防串倒的加強型懸垂型塔 除按常規(guī)懸垂型塔工況計算外,還應按所有導地線同側有斷線張力 含縱向不平衡張力。計算,10 1 12、各類桿塔的驗算覆冰荷載情況,應按驗算冰厚,5。10m.s風速、所有導、地線同時同向有不平衡張力考慮.10.1,13,各類桿塔的安裝情況、應按10m.s風速、無冰 相應氣溫的氣象條件計算荷載組合。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懸垂型桿塔的安裝荷載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提升導線、地線及其附件時的作用荷載、應包括提升導.地線。絕緣子和金具等重力荷載.導線按1,5倍計算 地線按2、0倍計算 安裝工人和工具的附加荷載。動力系數宜采用1,1 附加荷載標準值可按表10,1,13的規(guī)定確定、表10。1、13。附加荷載標準值,kN,2,計算導線及地線錨線作業(yè)時的作用荷載時,錨線對地夾角不宜大于20,正在錨線相的張力宜采用動力系數1 1 掛線點垂直荷載取錨線張力的垂直分量和導、地線重力和附加荷載之和??v向不平衡張力應分別取導、地線張力與錨線張力縱向分量之差 2。耐張型桿塔的安裝荷載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錨塔在錨地線時,相鄰檔內的導線及地線應均未架設 錨導線時,在同檔內的地線應已架設,緊線塔在緊地線時.相鄰檔內的地線可已架設或未架設 同檔內的導線應均未架設.緊導線時,同檔內的地線應已架設 相鄰檔內的導線可已架設或未架設 2.錨塔和緊線塔均應允許考慮臨時拉線的作用。臨時拉線對地夾角不應大于45,其方向應與導.地線方向一致。臨時拉線按平衡導線張力標準值宜按40kN考慮。地線臨時拉線按平衡地線張力標準值宜按10kN考慮 3、緊線牽引繩對地夾角宜按不大于20.考慮,計算緊線張力時應考慮導、地線的初伸長 施工誤差和過牽引的影響 4.安裝時的附加荷載標準值可按表10,1、13取值。3 導,地線的架設宜先架設地線再架設導線,4 與水平面夾角不大于30、可以上人的鐵塔構件 應能承受設計值1000N的人重荷載、此時.不應與其他荷載組合.10。1、14、終端桿塔應考慮換流站一側導線及地線已架設或未架設的情況 10、1 15。計算曲線型鐵塔時,應考慮沿高度方向不同時出現(xiàn)最大風速的不利情況,10,1 16,位于地震烈度為9度及以上地區(qū)的各類桿塔均應進行抗震驗算,10,1、17。外壁坡度小于2.的圓筒形結構或圓管構件。應根據雷諾數Re的不同情況進行橫風向風振、旋渦脫落,校核 10.1、18 導線及地線的水平風荷載的標準值和基準風壓標準值.應按下列公式計算、WX,α、Wo,μZ μSC,βC。d Lp、B1 sin2θ。10 1、18,1、Wo、V2 1600。10。1 18 2,式中,WX。垂直于導線及地線方向的水平風荷載標準值.kN,α.風壓不均勻系數,應符合表10,1.18、1的規(guī)定,校驗桿塔大風工況電氣間隙時、應符合表10。1,18 2的規(guī)定,βC,導線.地線風荷載調整系數、應符合表10.1,18、1的規(guī)定,僅用于計算作用于桿塔上的導線及地線風荷載.不含導線及地線張力弧垂計算和風偏角計算。μZ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 基準高度為10m的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應符合表10 1、23的規(guī)定,μSC,導線或地線的體型系數,當覆冰時,導線或地線的體型系數μSC應取1、2。當無冰且線徑小于17mm時 導線或地線的體型系數μSC應取1,2,當無冰且線徑大于或等于17mm時、導線或地線的體型系數μSC應取1、1,d 導線或地線的外徑或覆冰時的計算外徑。分裂導線取所有子導線外徑的總和。m。Lp。桿塔的水平檔距,m。B1、導線,地線及絕緣子覆冰后風荷載增大系數、5mm冰區(qū)宜取1.1.10mm冰區(qū)宜取1。2,15mm冰區(qū)宜取1、3 20mm及以上冰區(qū)宜取1、5。2,0、θ,風向與導線或地線方向之間的夾角,Wo,基準風壓標準值,kN.m2、V.基準高度為10m的風速、m,s 表10.1、18 1,風壓不均勻系數α和導地線風載調整系數βC,注.對跳線α宜取1 2,表10,1.18.2。校驗桿塔大風工況電氣間隙時的風壓不均勻系數α10。1。19、桿塔風荷載的標準值應按下式計算 WS、Wo。μZ.μS,βZ、B2。AS.10,1,19.式中、WS 桿塔風荷載標準值.kN,μS、構件的體型系數,B2、構件覆冰后風荷載增大系數,5mm冰區(qū)取1。1 10mm冰區(qū)取1.2、15mm冰區(qū)取1 6。20mm冰區(qū)取1,8。20mm以上冰區(qū)取2,0.2。5 AS,構件承受風壓投影面積計算值,m2.βZ.桿塔風荷載調整系數 應按本規(guī)范第10,1。21條的規(guī)定選用 10。1。20,構件的體型系數μS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角鋼塔體型系數μS應取1 3、1,η、塔架背風面風載降低系數η應符合表10、1、20的規(guī)定,η中間值可按線性插入法計算,表10 1,20 塔架背風面風載降低系數η。注,A為塔架輪廓面積。α為塔架迎風面寬度。b為塔架迎風面與背風面之間距離,2,鋼管塔體型系數μS應按下列規(guī)定取值,1,當μZ、Wo,d2.0.003時。μS值應按角鋼塔架的μS值乘0 8采用,d為鋼管直徑,m。2、當μZ,Wo d2、0、021時,μS值應按角鋼塔架的μS值乘0,6采用,3 當0,003,μZ、Wo。d2,0,021時,μS值應按插入法計算、3。當鐵塔為鋼管和角鋼等不同類型截面組成的混合結構時 應按不同類型桿件迎風面積分別計算或按照桿塔迎風面積加權平均計算μS值,10 1 21 桿塔風荷載調整系數βZ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桿塔設計時,當桿塔全高不超過60m時。桿塔風荷載調整系數βZ。用于桿塔本身。應按表10、1 21對全高采用一個系數。當桿塔全高超過60m時,桿塔風荷載調整系數βZ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 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的規(guī)定采用由下到上逐段增大的數值,但其加權平均值不應小于1,6.表10.1。21 桿塔風荷載調整系數βZ,注 1.桿塔風荷載調整系數βZ中間值應按插入法計算,2.對自立式鐵塔、表中數值適用于高度與根開之比為4,6,2.基礎設計時.當桿塔全高不超過60m時,桿塔風荷載調整系數βZ應取1,0。當桿塔全高超過60m時 桿塔風荷載調整系數βZ宜采用由下到上逐段增大的數值。但其加權平均值不應小于1、3、10、1,22、絕緣子串風荷載的標準值應按下式計算,WI。Wo.μZ,B1,AI,10、1。22,式中.WI、絕緣子串風荷載標準值。kN AI,絕緣子串承受風壓面積計算值、m2 10.1.23,對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風壓高度變化系數μZ應符合表10、1 23的規(guī)定。表10。1 23,風壓高度變化系數μZ.注、地面粗糙度類別可分為,A類指近海面和海島,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區(qū) B類指田野.鄉(xiāng)村,叢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較稀疏的鄉(xiāng)鎮(zhèn)和城市郊區(qū) C類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區(qū)。D類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較高的城市市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