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試,驗12,1、預應力錨桿試驗,一般規(guī)定12.1.1.為錨桿設計和檢驗錨桿的品質而進行的錨桿試驗包括基本試驗,驗收試驗和蠕變試驗、12,1 2、錨桿的最大試驗荷載應取桿體極限抗拉強度標準值的75,或屈服強度標準值的85、中的較小值.12,1,3、錨桿試驗的加載裝置的額定負荷能力不應小于最大試驗荷載的1,2倍,并應能滿足在所設定的時間內持荷穩(wěn)定 12,1,4、錨桿試驗的反力裝置在最大試驗荷載下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并應在試驗過程中不發(fā)生結構性破壞 12。1.5,錨桿試驗的計量測試裝置應在試驗前檢定確認、基本試驗12、1,6,永久性錨桿工程應進行錨桿的基本試驗.臨時性錨桿工程當采用任何一種新型錨桿或錨桿用于從未用過的地層時,應進行錨桿的基本試驗.12 1 7、錨桿基本試驗的地層條件、錨桿桿體和參數。施工工藝應與工程錨桿相同,且試驗數量不應少于3根,12,1.8,錨桿基本試驗應采用多循環(huán)張拉方式。其加荷,持荷,卸荷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預加的初始荷載應取最大試驗荷載的0,1倍、分5級 8級加載到最大試驗荷載、黏性土中的錨桿每級荷載持荷時間宜為10min。砂性土.巖層中的錨桿每級持荷時間宜為5min,基本試驗的加荷、持荷和卸荷模式應符合本規(guī)范H、0。1條的要求 2,試驗中的加荷速度宜為50kN min.100kN.min.卸荷速度宜為100kN.min。200kN min。12.1 9。荷載分散型錨桿基本試驗的荷載施加方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宜采用并聯(lián)千斤頂組,按等荷載方式加荷 持荷與卸荷。2 當不具備上述條件時、可按錨桿錨固段前端至底端的順序對各單元錨桿逐一進行多循環(huán)張拉試驗。12.1,10,錨桿基本試驗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判定錨桿破壞、1。在規(guī)定的持荷時間內錨桿或單元錨桿位移增量大于2、0mm。2 錨桿桿體破壞 12。1,11.基本試驗結果宜按荷載等級與對應的錨頭位移列表整理繪制錨桿荷載。位移,N。S 曲線,錨桿荷載 彈性位移.N、Se,曲線 錨桿荷載,塑性位移。N,Sp 曲線 圖H,0、2 12 1 12,錨桿受拉極限承載力取破壞荷載的前一級荷載。在最大試驗荷載下未達到錨桿破壞標準時 錨桿受拉極限承載力取最大試驗荷載、12 1、13。每組錨桿極限承載力的最大差值不大于30 時,應取最小值作為錨桿的極限承載力 當最大差值大于30。時,應增加試驗錨桿數量、按95、保證概率計算錨桿的受拉極限承載力.蠕變試驗12 1 14,塑性指數大于17的土層錨桿。強風化的泥巖或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張開且充填有黏性土的巖層中的錨桿應進行蠕變試驗 蠕變試驗的錨桿不得少于3根,12.1.15。錨桿蠕變試驗加荷等級與觀測時間應滿足表12 1。15的規(guī)定,在觀測時間內荷載應保持恒定。表12、1,15。錨桿蠕變試驗加荷等級與觀測時間表12,1。16,每級荷載應按持荷時間間隔1,2,3,4,5 10。15、20、30.45,60.75、90.120.150,180,210,240、270、300 330 360min記錄蠕變量.12、1、17、試驗結果按荷載.時間,蠕變量整理 并應按本規(guī)范圖J,0 1繪制蠕變量.時間對數。S,lgt.曲線,蠕變率應按下式計算.式中、S1.t1時所測得的蠕變量,S2 t2時所測得的蠕變量,12,1 18,錨桿在最大試驗荷載作用下的蠕變率不應大于2、0mm。對數周期、驗收試驗12 1 19.工程錨桿必須進行驗收試驗 其中占錨桿總量5.且不少于3根的錨桿應進行多循環(huán)張拉驗收試驗,占錨桿總量95,的錨桿應進行單循環(huán)張拉驗收試驗。12、1。20,錨桿多循環(huán)張拉驗收試驗應由業(yè)主委托第三方負責實施.錨桿單循環(huán)張拉驗收試驗可由工程施工單位在錨桿張拉過程中實施,12、1 21.錨桿多循環(huán)驗收試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最大試驗荷載。永久性錨桿應取錨桿拉力設計值的1、2倍 臨時性錨桿應取錨桿拉力設計值的1,1倍 2,加荷級數不宜小于5級.加荷速度宜為50kN.min、100kN、min,卸荷速度宜為100kN、min,200kN,min.3、錨桿多循環(huán)張拉的加荷.持荷,卸荷方式應按本規(guī)范K,0,1條的規(guī)定實施 圖K 0、1。4.每級荷載10min的持荷時間內。按持荷1,3 5、10min測讀一次錨桿位移值。5。荷載分散型錨桿多循環(huán)張拉驗收試驗按本規(guī)范附錄C所規(guī)定的荷載補償張拉方式進行加荷 持荷和卸荷。12 1,22,錨桿多循環(huán)張拉驗收試驗結果的整理與判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試驗結果應繪制出荷載 位移。N。δ 曲線.荷載.彈性位移 N,δe 曲線,荷載,塑性位移.N。δp、曲線,本規(guī)范圖K.0.2。2,驗收合格的標準.1.最大試驗荷載作用下.在規(guī)定的持荷時間內錨桿的位移增量應小于1 0mm、不能滿足時 則增加持荷時間至60min時,錨桿累計位移增量應小于2.0mm.2.壓力型錨桿或壓力分散型錨桿的單元錨桿在最大試驗荷載作用下所測得的彈性位移應大于錨桿自由桿體長度理論彈性伸長值的90.且應小于錨桿自由桿體長度理論彈性伸長值的110.3,拉力型錨桿或拉力分散型錨桿的單元錨桿在最大試驗荷載作用下 所測得的彈性位移應大于錨桿自由桿體長度理論彈性伸長值的90 且應小于自由桿體長度與1,3錨固段之和的理論彈性伸長值。12、1,23。錨桿單循環(huán)驗收試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最大試驗荷載,永久性錨桿應取錨桿軸向拉力設計值的1,2倍,臨時性錨桿應取錨桿軸向拉力設計值的1、1倍,2,加荷級數宜大于4級.加荷速度宜為50N、min.100kN。min。卸荷速度宜為100N,min。200kN。min。3,錨桿單循環(huán)張拉的加荷.持荷與減荷方式應按本規(guī)范J,0,3條的規(guī)定實施 4。在最大試驗荷載持荷時間內.測讀位移的時間宜為1,3、5min后 5.荷載分散型錨桿單循環(huán)張拉驗收試驗施荷方式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C所規(guī)定的荷載補償張拉方式進行施荷。持荷和卸荷.12 1、24.錨桿單循環(huán)張拉驗收試驗結果整理與判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試驗結果應繪制荷載,位移曲線,本規(guī)范圖K。0 4 2、錨桿驗收合格的標準,1,與多循環(huán)驗收試驗結果相比 在同級荷載作用下,兩者的荷載。位移曲線包絡圖相近似,2、所測得的錨桿彈性位移值應符合第12、1、22條第2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