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錨拉樁,墻,支護設計9。2.1 錨拉樁.墻,結構的設計計算主要包含嵌固深度,錨桿拉力.樁。墻 的彎矩,剪力以及基坑周邊的地層變形等。嵌固深度一般是采用經典理論的抗傾覆平衡公式計算 常采用的是淺埋方式的靜力平衡公式和深埋方式的等值梁法公式計算 淺埋方式求得的嵌固深度是唯一的 嵌固深度值為最小而上部的錨桿拉力則為最大 與淺埋對應的懸臂方式求得的嵌固深度值為最大.也是唯一解,上部錨桿拉力為零.但樁 墻、內彎矩值則為最大、淺埋與懸臂之間的均為深埋方式,故按深埋方式求得的嵌固深度有多解.任何一個大于由淺埋方式求出的嵌固深度 小于由懸臂方式求出的嵌固深度都可以作為深埋方式的嵌固深度解 每一嵌固深度對應一組錨桿拉力和樁、墻,內力,因此采用深埋方式計算樁,墻.錨拉結構可以進行多種優(yōu)化組合設計,而不必拘泥于等值梁法的一組解,錨桿拉力和樁,墻,內力可用經典理論計算也可用彈性理論計算 有時兩種計算結構差別較大 采用較大值比較安全但有時偏于保守.有經驗的設計者可折中選用 經典法不能計算變形 所以有變形控制要求的一、二級基坑應采用彈性法計算、嵌固深度求出后還應進行以下幾方面的驗算,1 當基坑底為軟土時.應驗算坑底土涌起的穩(wěn)定性、2、當上部為不透水層、基坑底以下某深度處有承壓水層或上部為透水層.基坑設置了止 隔。水帷幕時,應驗算滲流穩(wěn)定、3,當基坑面以下為疏松砂土層。且又作用著向上的滲透水壓時.應驗算基坑底的管,突,涌穩(wěn)定性,4、驗算樁,墻,錨拉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5,如采用可拆芯式錨拉結構,應進行拆錨階段的樁,墻 身強度和變形驗算、若上述驗算的安全度不能滿足要求.則應增大嵌固深度 直至滿足安全要求為止 并根據最終的嵌固深度值重新進行結構內力計算,設計者可按上述方法按國家現(xiàn)行有關規(guī)范,程.進行計算設計,9,2。2,錨桿剛度系數(shù)宜由錨桿基本試驗確定,設計時,若沒有試驗資料,錨桿剛度系數(shù)可按本規(guī)范 9,2.2、1.式計算.對于拉力型錨桿。錨桿非粘結長度的彈性變形計算值可按本規(guī)范9 2、2條規(guī)定取1 3錨固段長度與自由段長度之和計算拉力型錨桿的剛度系數(shù) 對于荷載分散型錨桿,因各單元錨桿長度不一。鎖定前應按本規(guī)范4.7、14條進行張拉.取上端的單元錨桿的非粘結長度計算錨桿的剛度系數(shù),9.2,4 支護結構的內力包括樁 墻。彎矩、剪力 軸力以及錨桿的拉力等。因基坑工程為臨時工程、正常施工條件下最長使用期限一般不會超過兩年,故基本組合綜合分項系數(shù)取1,25。本規(guī)范將內力標準值乘以綜合分項系數(shù)定義為內力設計值。9 2,7,錨桿的自由段是錨桿桿體不受注漿體約束.可自由伸長的部分.也就是桿體用套管與錨固體隔離的部分.錨桿的非錨固段指的是滑動面以內的部分、也就是錨桿不參與提供錨固力的部分,拉力型錨桿的非錨固段與自由段是等同的、而壓力型錨桿的非錨固段與錨桿自由段區(qū)別很大,嚴格來講.由公式 9、2,7,計算出的lf是錨桿的非錨固段.錨桿總長等于非錨固段長度與錨固段長度之和,因普通的張拉鎖定工藝為限位板鎖定,在鎖定過程中預應力筋必定有一定的回鎖量。其量值約為3mm.5mm 回縮量占張拉鎖定錨筋總的彈性伸長量的比例越大.預應力損失就越大.為減少預應力損失,錨桿自由段長度不能太短。所以、對于拉力型錨桿、按公式、9.2 7,計算出的lf還應滿足本規(guī)范4。6.16條的要求,不應小于5 0m、而對于壓力型錨桿則可不受此限制,9、2 8。本規(guī)范樁、墻,錨拉支護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公式、9,2。8 在普通瑞典條分法邊坡穩(wěn)定性計算公式的基礎上,補充了錨桿拉力和地下水壓力的作用.其中錨桿拉力在圓弧滑動面上產生的切向抗滑力一項、與本規(guī)范附錄F、0.1式一樣,是作為減小的下滑力處理的、即將其放在基坑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shù)計算公式的分母項中、其理由可參見本規(guī)范條文說明8,2,3條.9 2。14、腰梁是錨桿與擋土結構之間的傳力構件、鋼筋混凝土腰梁一般是整體現(xiàn)澆,梁的長度較長、應按連續(xù)梁設計 組合型鋼腰梁多為現(xiàn)場安裝拼接 宜按簡支梁設計,若每節(jié)之間能按型鋼截面等強焊接,則可按連續(xù)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