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出水池及壓力水箱8 4 1.出水池應盡可能建在挖方上、如因地形條件必須建在填方上時。填土應碾壓密實。嚴格控制填土質量,并將出水池做成整體式結構。加大砌置深度。尤其應采取防滲排水措施,以確保出水池的結構安全,8。4.2,在陜西 寧夏。甘肅等地.由于地形條件的限制、一些泵站用出水池與輸水渠道直接連接會加大出水管道長度,常設置出水塔。用渡槽和渠道相接。以減小出水管道長度。8.4 3、出水池主要起消能穩(wěn)流作用.因此.要求池內水流順暢,穩(wěn)定,且水力損失小.這樣才能消減出水流道或出水管道出流的余能、使水流平順而均勻地流入渠道或承泄區(qū),以免造成沖刷,出水池與渠道或承泄區(qū)的連接,一般需設置逐漸收縮或擴散的漸變段。漸變段在平面上的收縮角不宜太大,否則池中水位容易壅高,增加泵站揚程。加大電能消耗,但收縮角也不宜太小、否則使?jié)u變段長度過大。增加工程投資、漸變段的擴散角不宜太大。否則水流在出水池中會產生脫壁現象 影響泵站出水流態(tài)。根據試驗資料和工程實踐經驗,漸變段的收縮角單側宜采用30 40 擴散角單側宜采用7.15.出水池池中流速不應太大、否則由于過大的流速使佛勞德數Fr超過臨界值,池中產生水躍 同時與渠道流速也難以銜接.造成渠道的嚴重沖刷.根據一些泵站工程實踐經驗、出水池中流速應控制最大不超過2,0m、s 且不允許出現水躍、8.4.4。設置出水塔的泵站.其出水管在塔內一般垂直地面布置.提出出水管口高程略高于塔內水位的要求、目的是防止水泵停機時塔內水流倒灌,8。4。5.壓力水箱多用于堤后式排水泵站。且承泄區(qū)水位變化幅度較大的情況下。壓力水箱可和泵房合建。也可分建。其總長度一般不宜小于4倍的水泵出水管徑 分建式壓力水箱應建在堅實地基上.不能建在未經碾壓密實的填方上 如壓力水箱一端與泵房連接.應將壓力水箱簡支在泵房后墻上.以防止產生由于泵房和壓力水箱之間的不均勻沉降所造成的危害.壓力水箱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一般在現場澆筑而成.壓力水箱尺寸應根據并聯進入水箱的出水管直徑與根數而定 但尺寸不宜過小,否則不能滿足水箱出口閘門安裝和檢修的要求 例如,某排水泵站.為節(jié)省工程量將站址選在緊接原自排涵洞進口處.并將進口改建成壓力水箱、其尺寸為6.89m,17。4m,7.2m。長.寬.高、壓力水箱底板高程與已建涵洞底板相同,兩側與自排涵洞相接.并設閘門控制,從而較好地解決了自排與抽排相結合的問題、而且節(jié)省了附屬建筑物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