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構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Code for seismic、design、of,special、structuresGB,50191 2012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施行日期 2012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公告第1392號關于發(fā)布國家標準,構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的公告、現(xiàn)批準,構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50191。2012.自2012年10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1、0.4、1.0,5、3,3.2、3 6。1,3,7.1 3.7.2,3,7 4,4、1,9 4,2,2 4。3。2 4,5。5.5,1,1,5 1,4.5。1、5。5,2 5 5,4.1 5。4,2,5 4。3、6.1,2。6、3,2,6、3 7。7 7 7 8.2、14,8 2、15,9 1,9。9、2。3.1,9,2,15,2 10。1 3。10,2、7 10,2、10,10。2,15.11、1 6.11,2 8、12 2,7,13。2 8,15,2,2、2、17.2、5,18、2.11,22,2 4.22 2、9 22。2,11.22、4,5.23.2、2.23,2,10。23,3.5.24 2 4。24 2。11,24。3。5條,款。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 原國家標準.構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 GB.50191.93同時廢止,本規(guī)范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前,言。本規(guī)范是根據(jù)原建設部、關于印發(fā)的通知,建標.2002.85號 的要求 由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共同對原國家標準。構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191 93進行修訂而成的。本規(guī)范在修訂過程中 修訂組通過調查總結設計經(jīng)驗和國內外地震破壞實例,開展了專題試驗研究和計算分析。吸收了近年來的工程實踐經(jīng)驗,并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征求了有關設計。勘察 科研,教學等單位和專家、學者的意見,經(jīng)多次討論 修改,試設計和經(jīng)濟分析.最后經(jīng)審查定稿、本規(guī)范共分25章和13個附錄、主要內容包括 總則 術語和符號 基本規(guī)定 場地 地基和基礎。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鋼筋混凝土框排架結構.鋼框排架結構。鍋爐鋼結構,筒倉、井架、井塔,雙曲線冷卻塔,電視塔。石油化工塔型設備基礎,焦爐基礎 運輸機通廊 管道支架,濃縮池,常壓立式圓筒形儲罐基礎 球形儲罐基礎。臥式設備基礎.高爐系統(tǒng)結構.尾礦壩。索道支架。擋土結構等,本次修訂的內容有,1,與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 2010等相協(xié)調并作了相關修訂 2,調整了場地類別劃分和特征周期的取值 3。除尾礦壩和擋土結構外。統(tǒng)一按多遇地震進行地震作用計算.不再劃分A.B水準 4,修改了阻尼比計算修正公式。給出鋼結構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值,5。取消了鋼筋混凝土鍋爐構架.增補了鍋爐鋼結構.6,增加了鋼井塔,索道支架和擋土結構等構筑物的抗震設計 7 完善和修訂了各類構筑物的抗震驗算和抗震構造措施。本規(guī)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本規(guī)范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釋 由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本規(guī)范在執(zhí)行過程中,請各單位結合工程實踐總結經(jīng)驗。并將意見和建議反饋到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構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管理組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西土城路33號,郵政編碼 100088,以供今后修訂時參考。本規(guī)范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主編單位。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參編單位、上海寶鋼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冶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東北電力設計院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中國石化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中國機械工業(yè)集團公司.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鍋爐鋼結構分會,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沈陽設計研究院.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中煤國際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蘭州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北京遠達國際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同濟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糧食儲備局鄭州科學研究設計院.昆明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 青島理工大學、浙江大學 清華大學 主要起草人。李永錄。侯忠良。耿樹江 馬人樂,馬天鵬、馬煒言,孔憲京、王立軍 王兆飛 王余慶 王命平,王建磊,王攀峰。史進,任智民.關家祥,劉小生 劉武。劉曾武,孫恒志、孫洪鵬、孫景江、孫雅欣,師杰.曲傳凱,曲興發(fā)、朱麗華,許衛(wèi)宏、陸貽杰、肖湘,何建平 盂憲國、張文革,張令心.張勇、張戰(zhàn)書,張建,張建民 李成智 李鵬程.李大生、楊大元.楊如曾,楊曉陽、蘇軍偉、辛鴻博。鄒德高.陳天鐳.陳炯.嚴洪麗.羅永謙,羅國榮.鄭山鎖.趙劍明,胡正宇.唐大凡.徐建。徐暉,高名游。崔元瑞,梁傳珍 黃左堅 黃志龍。蔡建平.譚齊 魏曉東,主要審查人,陳厚群.王亞勇.劉錫薈,王書增、李大生 杜肇民。沈世杰 陳傳金,姚德康。徐宗和、秦權。陶亞東、端木祥 潘永來,戴國瑩 魏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