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特殊性巖土7 1.濕陷性土7.1,1.對不能采取原狀土試樣做室內(nèi)濕陷性試驗的濕陷性土.應采用現(xiàn)場浸水載荷試驗確定其濕陷性 在200kPa壓力下浸水載荷試驗的附加濕陷量與承壓板寬度之比等于或大于0、023的土,應判定為濕陷性土.7。1、2、濕陷性土巖土工程勘察,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章。第6章的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碧骄€.點間距應按本規(guī)范第4章.第6章的規(guī)定取小值 對濕陷性土分布極不均勻的場地還應加密勘探線,點間距,2,采取原狀土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的勘探點、應按地貌單元和控制性地段布置、其數(shù)量不應少于勘探點總數(shù)的2 3.其中取樣勘探點數(shù)量不宜少于勘探點總數(shù)的1、2.探井數(shù)量不宜少于取樣勘探點總數(shù)的1。3。且不應少于3個.3.控制性勘探點深度應穿透濕陷性土層、并應滿足地基處理設計的要求,4.應查明濕陷性土的年代,成因、類型。分布和其中的夾層。包含物及膠結物的成分與性質(zhì)。5。濕陷性碎石土和砂土.宜采用動力觸探試驗和標準貫入試驗確定其力學特性,6.級土試樣應在探井中人工刻取 土試樣豎向間距宜為1m,直徑不宜小于120mm 在鉆孔中取樣。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建筑規(guī)范.GB。50025執(zhí)行,7,級土試樣除應測定一般物理力學性質(zhì)外 還應進行濕陷性測試。8.對不能取得。級土試樣的濕陷性土、應在探井、或探坑。中采用大體積法測定其密度和含水量 9,對厚度大于3m且需進行浸水載荷試驗的濕陷性土,應選擇在不同深度進行浸水載荷試驗,各試驗點間不應受相鄰試坑浸水的影響。7。1.3、濕陷性土應按表7,1,3劃分其濕陷程度,表7。1。3、濕陷程度分類、注、對能用取土器取得.級土試樣的濕陷性粉砂。素填土、其試驗方法和評定標準可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建筑規(guī)范、GB.50025執(zhí)行,7.1,4,濕陷性土地基受水浸濕至下沉穩(wěn)定為止的總濕陷量,s、cm。應按下式計算,式中,FSi 第i層土浸水載荷試驗的附加濕陷量.cm hi,第i層土的厚度 cm,從基礎底面算起,初勘時自地面下1。5m算起、FSi.b,0、023的不計入 β,修正系數(shù) cm。1.承壓板面積為0。50m2時,取0 014,承壓板面積為0 25m2時 取0,020。7,1 5 濕陷性土地基的濕陷等級應按表7,1,5判定、表7.1,5。濕陷性土地基的濕陷等級7,1、6。濕陷性土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應包括下列內(nèi)容、1、濕陷性土的性質(zhì)。成因 范圍及厚度,2。濕陷程度的劃分及濕陷等級的判定、3 濕陷性土的地基承載力宜采用載荷試驗或其他原位測試確定.4.根據(jù)濕陷性土的特征。濕陷等級和當?shù)亟ㄖ?jīng)驗 提出消除地基濕陷性的建議措施.5.對濕陷性土邊坡或基坑、當存在浸水可能時應計及濕陷性土本身及其下伏基巖接觸面強度降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