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結。構5。1、般規(guī)定5。1.1,冷庫是貯藏食品的特殊物流建筑,凍融循環(huán)和溫度應力對結構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條對冷庫中冷間的結構形式提出建議.結構選型應結合冷庫的使用功能及滿足建筑抗震要求綜合考慮、框架結構,框架,抗震墻結構及板柱 抗震墻結構等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冷庫中的冷間主要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單層冷庫的冷間主要采用鋼結構及砌體結構.且砌體結構一般用于小型冷庫的冷間。5.1 2,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一般冷庫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按普通房屋和構筑物標準.為50年、安全等級,按一般房屋標準 為二級.5,1.4。冷間建筑結構在降溫以后.由于材料熱脹冷縮,引起垂直及水平方向收縮變形.在構件之間相互約束作用下產生溫度應力.如果設計不當就會使結構產生較大的裂縫 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可以減少溫度變化引起的內力及變形,并防止產生大于相關標準要求的裂縫 據了解 目前國內對0 以下環(huán)境中混凝土線膨脹系數及彈性模量仍無法提出供計算用的精確數值.鋼筋混凝土收縮徐變對溫度應力的松弛程度也缺乏定量的研究資料。因此。本次修訂仍按過去經驗做法提出冷間結構設計的一般規(guī)定,冷庫是貯藏食品的特殊物流建筑,在冷庫試運轉投產降溫過程中會因溫度變化作用對結構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冷間試運轉逐步降溫使建筑及結構構件逐步收縮,減少因激烈降溫而產生溫度裂縫。逐步降溫也有利于建筑及結構構件中的水分逐步得到蒸發(fā)、5,1 5、按照與現行國家標準相協調的原則 根據冷庫特殊的倉儲建筑性質。本條規(guī)定了各混凝土結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5。1.6,5。1。9,冷間結構溫度應力是客觀存在的。經多年調查觀測、其最常發(fā)生裂縫的部位在冷間外墻四角及檐口,頂層與底層混凝土墻,柱的上下兩端。按照改善支承條件.減少內外結構相互影響的原則,采取將屋面板適當分塊 閣樓屋面采用裝配式結構及底層采用混凝土預制梁板架空層 合理布置混凝土抗震墻等措施.可使溫度應力顯著減少,特別是閣樓層柱頂采用鉸接時、可以消除柱端彎矩。屋面采用裝配式結構應注意做好屋面防水處理。5、1,10。庫房墻砌體因在低溫環(huán)境下極易產生收縮開裂.其裂縫對冷庫的保溫隔熱將產生破壞。影響冷庫正常使用、所以要求其墻砌體應有可靠的防裂措施。如采用先砌筑墻體,再澆筑混凝土梁柱.5。1、11,按照與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規(guī)定一致的原則,本條僅規(guī)定環(huán)境類別,其他如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混凝土最低強度等級.最大水灰比等不再單列.可直接按照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由于現行國家標準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不包括冷庫這種人工低溫環(huán)境,只能套用接近的自然環(huán)境 鋼筋混凝土構件除了要保證結構安全使用外,尚要考慮耐久性要求.在預期使用年限內 不致因受凍融.碳化,風化和化學侵蝕等影響.產生鋼筋銹蝕而降低結構的安全度,5,1 12,考慮冷間溫度收縮影響.并減少收縮裂縫、本次修訂保留、冷間鋼筋混凝土板每個方向全截面最小溫度配筋率不應小于0,3 的規(guī)定。即在板的上 下表面雙向配置防裂構造鋼筋。各表面各方向配筋率均不小于0。15,間距不大于200mm,防裂構造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鋼筋、并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5、1。13,多次冷庫維修情況表明。0 以下冷間常因使用及管理不當引起冷間地坪凍脹.造成冷間上部結構嚴重損壞.為減少冷間墻。柱基礎下地基發(fā)生凍脹 除設計中設置架空地坪,加熱地坪等防凍脹措施外。墻.柱基礎埋置深度不宜過淺、本次修訂保留墻、柱基礎埋深自室外地坪向下不宜小于1。5m的規(guī)定.一般冷間室內地坪高于室外地面約1.1m 因此墻.柱基礎埋深自冷庫室內地坪起不小于2.6m,5、1。14.冷間底層地面長時間堆貨,對軟土地基易產生較大的不均勻變形,影響冷間正常使用,故本條提出應采取處理措施,5,1。15.根據過去的冷庫震害調查資料。多層冷庫采用無梁樓蓋結構體系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基于目前的工程經驗 已不建議采用無抗震墻的無梁樓蓋結構體系 地震區(qū)采用板柱 抗震墻結構要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 GB.50011的相關規(guī)定,針對冷庫結構形式特點,本條提出冷庫板柱。剪力墻結構的主要抗震構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