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2,地基處理和樁基施工。墊層施工7、2.1。施工墊層前.宜先進行試碾壓試驗 根據(jù)初步選定的施工機械確定每層虛鋪厚度.碾壓遍數(shù)等施工參數(shù).7 2 2。施工土,灰土或水泥土墊層前。應先將基底下擬處理的濕陷性黃土挖除 宜利用就地挖出的黃土或其他黏性土作材料、根據(jù)所選用的夯實或壓實設備及試壓確定的施工參數(shù),在最優(yōu)或接近最優(yōu)含水量下分層回填、分層夯實或壓實至設計標高、7.2,3 土或灰土應過篩 灰土應拌合均勻,土料中不得含有凍土塊 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等。7.2。4.無擊實試驗資料時,素土的最優(yōu)含水量 可取該場地天然土的塑限含水量為其填料的最優(yōu)含水量 7、2 5,墊層施工進程中應對壓實質量進行施工自檢,自檢合格后才能進行下一層的施工。施工自檢參數(shù)宜為壓實系數(shù),取樣點應在每層表面下的2。3分層厚度處。取樣數(shù)量及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整片墊層,每100m2面積不應少于1處.且每層不應少于3處,2.獨立基礎下局部處理的墊層 每基礎每層不應少于3處,3 條形基礎下局部處理的墊層,每10延米每層1處、且每層不應少于3處。4,取樣點應均勻隨機布置 并應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存在壓實質量缺陷可能性大的局部區(qū)域應單獨布點,取樣點與墊層邊緣距離不宜小于300mm,強夯施工7。2.6 強夯法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施工前 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進行試夯或試驗性施工.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試夯點的數(shù)量 應根據(jù)建筑場地的復雜程度,土質均勻性和建筑物類別等因素綜合確定.同一場地內如土性基本相同。試夯或試驗性施工可在一處進行,否則.應在土質差異明顯的地段分別進行.2。試夯過程中.應測量每個夯點每夯擊1次的下沉量.3 試夯結束后,應從夯擊終止時的夯面起至設計處理深度以下1m.每隔0。5m,1。0m取土樣進行室內試驗,測定土的干密度。壓縮系數(shù)和濕陷系數(shù)等指標,并可進行靜載荷試驗或其他原位測試。4,測試結果不滿足設計要求時.可調整夯錘質量、落距、夯擊次數(shù)等參數(shù),重新試夯,7,2 7,擬夯實的土層內。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含水量3,以上時,宜采用晾干。換土或其他措施降低含水量 土的天然含水量低于10、時,宜對其增濕至接近最優(yōu)含水量,增濕注水量可按下式計算.式中。Q。估算注水量、t,ωop、土的最優(yōu)含水量,宜采用重型擊實試驗結果 ω,擬增濕土層內土的天然含水量按厚度的加權平均值,ρd,擬增濕土層地基處理前土的平均干密度。t。m3.A、擬增濕土面積,m2、h,擬增濕土層厚度。m。k、系數(shù) 可取0,95,1.00 7。2,8 夯錘底面宜為圓形、并應按夯錘底面積大小均勻設置.4.6、個直徑250mm。300mm上下貫通的排氣孔、錘重宜為80kN 400kN。錘底靜壓力宜為20kPa,80kPa 7 2,9、強夯正式施工采用的夯錘質量,落距.夯點布置 夯擊次數(shù)和夯擊遍數(shù)等參數(shù)、應與試夯選定的相同,施工中應有專人監(jiān)測和記錄、7.2,10.強夯施工過程中或施工結束后應進行施工自檢 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檢查強夯施工記錄。每個夯點的累計夯沉量不得小于試夯時各夯點平均夯沉量的95、最后2擊平均夯沉量應滿足設計要求。2、在已完工的區(qū)域每500m2。1000m2選取1處分層檢測土的干密度.壓縮系數(shù)和濕陷系數(shù),7,2,11.施工場地周圍對環(huán)境保護有要求時、應對強夯施工產生的振動.噪聲及揚塵等污染采取改善措施.擠密施工7,2、12、擠密法處理地基施工前 對甲類,乙類建筑或缺乏建筑經驗的地區(qū),應在現(xiàn)場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進行試驗或試驗性施工。預鉆孔夯擴擠密工藝施工前應進行試驗性施工 試驗結果應滿足設計要求 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試驗數(shù)量不宜少于3組.每組樁數(shù)三角形布樁時不應少于7根 矩形布樁時不應少于9根、2.在樁間土開挖探井.分層檢測樁體壓實系數(shù) 樁間土平均擠密系數(shù)。相鄰樁形心處樁間土濕陷性及常規(guī)物理力學指標、取樣間距不應大于1m,3.對預鉆孔夯擴工藝,應根據(jù)試驗結果確定施工采用的機械 錘型、錘重,落距。夯擊次數(shù)和填料量等施工參數(shù),并應分段檢測樁徑.7,2、13,擠密施工前、宜對處理范圍內的地基土含水量進行普查,并應取樣進行擊實試驗。當?shù)鼗梁科蜁r,宜提前7d 14d將擬處理范圍內的土層增濕至接近最優(yōu)含水量或塑限 增濕注水量可按本標準式。7,2 7,估算。式中ωop宜采用輕型擊實試驗結果,系數(shù)k可取0 90、1。05。7 2 14、擠密施工應間隔。分批進行,孔成后應及時夯填,局部處理時,應由外向里施工 7,2、15,孔底填料前應夯實,填料時。應分層回填分層夯實、壓實系數(shù)和夯擴樁徑達到設計要求后才能填下一層土料、7 2。16,施工預留松動層的厚度宜為0.60m,0、90m.冬期施工可增大預留松動層的厚度.7.2、17。擠密施工過程中應進行施工自檢、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成孔質量檢查.包括成孔直徑,深度 垂直度,孔底塌落土厚度及縮孔情況等 應及時抽樣檢查,數(shù)量不得少于總孔數(shù)的2.且每臺班不應少于1孔。2,孔內填料的夯實質量,應隨機及時抽樣檢查.數(shù)量不得少于總孔數(shù)的2 且每臺班不應少于1孔。3,對預鉆孔夯擴樁,除本條第1款 第2款檢查內容外、尚應抽樣檢查單樁填料量、數(shù)量不得少于總孔數(shù)的4。且每臺班不應少于3孔,樁基施工7,2,18,濕陷性黃土場地上灌注樁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宜采用干作業(yè)機械旋挖或長螺旋鉆中心壓灌混凝土等干作業(yè)工藝.不宜采用泥漿護壁鉆孔工藝,確需采用時,應采取降低泥漿水對地基土產生不利影響的措施。2.鉆孔,挖孔。擴底及護壁施工過程中.不得讓雨水和地表水流入樁孔內.3,應合理安排工序、減少各工序之間的間歇時間,非干孔作業(yè)時,成孔應連續(xù)進行。成孔后應盡快澆筑混凝土。澆筑過程不應中斷,4、澆筑混凝土時返上的泥漿應集中收集并及時清理、泥漿池應有防滲措施,7 2,19,沉管灌注樁,長螺旋鉆中心壓灌灌注樁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成樁施工拔管速度應均勻 并控制拔管速度和拔管高度,2.在飽和黃土層中宜采用反插法.必要時尚應復打 7.2、20、靜壓與錘擊預制樁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樁長范圍內有飽和軟弱黃土層或土體含水量偏大土層時,應采取防止地面隆起使樁上浮的措施。2 錘擊預制樁施工過程中 宜根據(jù)土層結構合理調整施工參數(shù) 將地面振動控制在安全范圍內。振源較深時,宜在鄰近建筑物附近開挖減振溝.3、樁長范圍內有鈣質結核層的黃土場地,打或壓入預制樁施工前應進行工藝性試樁、檢驗施工工藝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