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地面沉降5.6,1。本條規(guī)定了本節(jié)內容的適用范圍.1 從沉降原因來說、本節(jié)指的是由于常年抽吸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壓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它往往具有沉降速率大,年沉降量達到幾十至幾百毫米和持續(xù)時間長 一般將持續(xù)幾年到幾十年、的特征.本節(jié)不包括由于以下原因所造成的地面沉降、1、地質構造運動和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地面沉降。2.地下水位上升或地面水下滲造成的黃土自重濕陷、3 地下洞穴或采空區(qū)的塌陷 4.建筑物基礎沉降時對附近地面的影響,5、大面積堆載造成的地面沉降,6、欠壓密土的自重固結.7,地震,滑坡等造成的地面陷落.2、本節(jié)規(guī)定適用于較大范圍的地面沉降,一般在100km2以上、不適用于局部范圍由于抽吸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例如基坑施工降水,而造成的地面沉降、5 6、2、地面沉降勘察有兩種情況。一是勘察地區(qū)已發(fā)生了地面沉降、一是勘察地區(qū)有可能發(fā)生地面沉降 兩種情況的勘察內容是有區(qū)別的、對于前者。主要是調查地面沉降的原因,預測地面沉降的發(fā)展趨勢,并提出控制和治理方案 對于后者,主要應預測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和估算沉降量.5。6,3.地面沉降原因的調查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場地地下水埋藏條件和地下水變化動態(tài)。國內外地面沉降的實例表明.發(fā)生地面沉降地區(qū)的共同特點是它們都位于厚度較大的松散堆積物,主要是第四紀堆積物之上,沉降的部位幾乎無例外地都在較細的砂土和黏性土互層之上,當含水層上的黏性土厚度較大,性質松軟時.更易造成較大沉降,因此、在調查地面沉降原因時,應首先查明場地的沉積環(huán)境和年代 弄清楚沖積 湖積或淺海相沉積平原或盆地中第四紀松散堆積物的巖性。厚度和埋藏條件,特別要查明硬土層和軟弱壓縮層的分布,必要時尚可根據這些地層單元體的空間組合 分出不同的地面沉降地質結構區(qū) 例如.上海地區(qū)按照三個軟黏土壓縮層和暗綠色硬黏土層的空間組合、分成四個不同的地面沉降地質結構區(qū).其產生地面沉降的效應也不一樣。從巖土工程角度研究地面沉降,應著重研究地表下一定深度內壓縮層的變形機理及其過程、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表明 地面沉降機制與產生沉降的土層的地質成因。固結歷史,固結狀態(tài) 孔隙水的賦存形式及其釋水機理等有密切關系,抽吸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壓下降.使上覆土層有效自重壓力增加 所產生的附加荷載使土層固結。是產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因此 對場地地下水埋藏條件和歷年來地下水變化動態(tài)進行調查分析,對于研究地面沉降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5 6,4、對地面沉降現狀的調查主要包括下列三方面內容、1,地面沉降量的觀測、2。地下水的觀測,3.對地面沉降范圍內已有建筑物的調查,地面沉降量的觀測是以高精度的水準測量為基礎的,由于地面沉降的發(fā)展和變化一般都較緩慢。用常規(guī)水準測量方法已滿足不了精度要求,因此本條要求地面沉降觀測應滿足專門的水準測量精度要求,進行地面沉降水準測量時一般需要設置三種標點.高程基準標。也稱背景標、設置在地面沉降所不能影響的范圍、作為衡量地面沉降基準的標點 地面沉降標用于觀測地面升降的地面水準點,分層沉降標。用于觀測某一深度處土層的沉降幅度的觀測標、地面沉降水準測量的方法和要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 GB.12897,規(guī)定執(zhí)行、一般在沉降速率大時可用、等精度水準 緩慢時要用I等精度水準、對已發(fā)生地面沉降的地區(qū)進行調查研究 其成果可綜合反映到以地面沉降為主要特征的專門工程地質分區(qū)圖上。從該圖可以看出地下水開采量,回灌量,水位變化.地質結構與地面沉降的關系,5 6,5、對已發(fā)生地面沉降的地區(qū) 控制地面沉降的基本措施是進行地下水資源管理 我國上海地區(qū)首先進行了各種措施的試驗研究,先后采取了壓縮用水量,人工補給地下水和調整地下水開采層次等綜合措施、在上海市區(qū)取得了基本控制地面沉降的成 效,在這三種主要措施中,壓縮地下水開采量使地下水位恢復是控制地面沉降的最主要措施,這些措施的綜合利用已為國內條件與上海類似的地區(qū)所采用.向地下水進行人工補給灌注時,要嚴格控制回灌水源的水質標準,以防止地下水被污染,并要根據地下水動態(tài)和地面沉降規(guī)律.制定合理的采灌方案、5。6、6 可能發(fā)生地面沉降的地區(qū)、一般是指具有以下情況的地區(qū)、1.具有產生地面沉降的地質環(huán)境模式,如沖積平原。三角洲平原、斷陷盆地等.2.具有產生地面沉降的地質結構 即第四紀松散堆積層厚度很大,3 根據已有地面測量和建筑物觀測資料 隨著地下水的進一步開采。已有發(fā)生地面沉降的趨勢 對可能發(fā)生地面沉降的地區(qū)。主要是預測地面沉降的發(fā)展趨勢,即預測地面沉降量和沉降過程,國內外有不少資料對地面沉降提供了多種計算方法。歸納起來大致有理論計算方法、半理論半經驗方法和經驗方法等三種,由于地面沉降區(qū)地質條件和各種邊界條件的復雜性 采用牛理論半經驗方法或經驗方法,經實踐證明是較簡單實用的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