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鋼絲繩安裝8,4。1,承載索,運載索。牽引索.平衡索和救護索的展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繩盤損壞、鋼絲銹蝕,銘牌或證書不符合設計要求時不得展開,2,鋼絲繩的展開應采用裝有制動器和專用繩盤的放繩裝置、放繩裝置應有專人操作.3。鋼絲繩宜支承在支架上或特制的托滾上展開 4,在鋼絲繩的展開過程中。應保持施工組織設計規(guī)定的拉力.應防止鋼絲繩受到磨損。擦傷,彎折。打結(jié) 開裂、松散等損傷.不得在土壤。巖石.樹樁、鋼結(jié)構(gòu)或鋼筋混凝土構(gòu)筑物上拖牽鋼絲繩,不得將鋼絲繩浸泡在水中,5、鋼絲繩展開時,沿線立配備專人觀察鋼絲繩的展開情況.鋼絲繩端部應有隨行人員觀察。所有觀察人員應配備與指揮人員聯(lián)系的通信工具,8、4.2.承載索的起吊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起吊前應檢查承載索表面的涂油情況 受到破壞的涂油層宜補涂.2.起吊前應逐個清理潤滑各種鞍座,3,在起吊過程中應防止承載索過度彎曲 4,起吊時宜采用兩端帶有托座的起吊橫梁 不應單點起吊承載索,8。4、3。承載索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線路套筒與支架鞍座橫向中心線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該支架鞍座總長的15倍,2,緊靠線路套筒.過渡套筒和末端套筒的承載索或拉緊索.應有檢查連接質(zhì)量的標記,3,套筒受力3d后,承載索或拉緊索從套筒內(nèi)拉出的長度、當采用加楔連接時不得大于承載索直徑1,3、當采用鑄接時不得大于承載索直徑的1、6、4.采用鑄接時,澆鑄后的錐體應從套筒中抽出檢查,5。當重錘在導軌中運動到上、下極限位置時 過渡套筒與偏斜鞍座或拉緊索導向輪之間的凈空尺寸、不得小于0。5m 6、每個套筒應單獨編號、8、4、4,承載索的拉緊與錨固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承載索宜向錨固端方向拉緊,2.承載索的拉緊應符合設計文件中規(guī)定的安裝順序和安裝拉力,3、承載索拉緊到設計值時。重錘應處于設計給定的位置 4,重錘定位后,承載索的錨固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采用夾塊錨固方式時,夾塊槽部和承載索的相應表面、應去除油污,工作夾塊組的端面應緊貼支承面、相鄰的工作夾塊應互相緊貼,備用夾塊與工作夾塊之間應留出5mm的觀察縫,夾塊上的每個螺母。應按對角線循環(huán)交叉的順序按設計的力矩擰緊,采用雙螺母時.在基本螺母擰緊之后.應按相同的順序和要求擰緊防松螺母 2 采用夾楔錨固方式時 楔塊槽部和承載索的相應表面,應在去除油污后按設計要求將承載索楔緊、3,采用圓筒錨固方式時。承載索應緊密整齊地纏繞在圓筒上,最少圈數(shù)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應按設計要求用夾塊將承載索固定在錨固支座上 夾塊之間應緊貼 螺栓應擰緊并應采取防松措施 5,承載索錨固前,在每一個拉緊區(qū)段內(nèi).應選擇一個靠近重錘的跨距進行撓度測量、承載索撓度的允許偏差不得大于設計值的5。6 承載索錨固后.根據(jù)重錘撞桿的位置.應安裝上,下限位開關,限位開關的位置應可調(diào),8、4,5 運載索、牽引索。平衡索和救護索的連接與就位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牽引索,平衡索和救護索采用末端套筒與客車連接時.牽引索.平衡索和救護索應為整根鋼絲繩,不得有編接接頭。但在安裝或使用中發(fā)生意外損傷時??稍黾右粋€接頭或編入一段新鋼絲繩.編接接頭與客車之間的距離應大于鋼絲繩公稱直徑的3000倍,2,無極纏繞的運載索,牽引索和救護索的編接接頭不得超過2個、3、編接接頭的長度.貨運索道不得小于鋼絲繩直徑的1000倍,客運索道不得小于鋼絲繩直徑的1200倍,編接接頭所編入的繩股長度.不得小于鋼絲繩公稱直徑的60倍,相鄰2個編接接頭之間沒有編接的鋼絲繩長度,不得小于鋼絲繩公稱直徑的3000倍,4,被編接的2盤鋼絲繩的參數(shù)和生產(chǎn)廠家應完全相同,5。鋼絲繩編結(jié)前宜進行預拉伸,6 在編接過程中拉緊鉬絲繩時,應使用不損傷鋼絲繩的專用夾具 7.編好的繩體。應渾圓飽滿堅挺結(jié)實 抗夾抗壓、打結(jié)部位的繩體應充填結(jié)實。耐壓耐夾,8、鋼絲繩編好后,編入股部位鋼絲繩的直徑增大量不得大于鋼絲繩直徑的6,打結(jié)部位鋼絲繩直徑增大量不得大于鋼絲繩直徑的8。8。4,6、對于采用雙牽引索的雙線往復式客運索道,應測準每根牽引索和平衡索的長度,安裝后應使2根牽引索的拉力相接近。